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淋巴瘤为何会“年轻化”?医学专家厘清关键问题
首页> 养生频道 > 正文

淋巴瘤为何会“年轻化”?医学专家厘清关键问题

来源:文汇报2022-01-12 09:40

调查问题加载中,请稍候。
若长时间无响应,请刷新本页面

  20多岁查出淋巴瘤、还在读初中就查出淋巴瘤……身边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。淋巴瘤为何会“年轻化”?其实,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,这主要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。已有研究发现,淋巴瘤发病有两个高峰,一个就是在青少年时期,另一个在60岁以上人群中。青少年发病并不算罕见,只是以前未引起重视。其次,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,老年人口的增多,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淋巴瘤的发病率。

  就诊断与治疗方面,以往淋巴瘤诊断是细胞诊断时代,如今随着诊疗技术提高,淋巴瘤诊断已进入分子诊断时代,可针对表达不同分子的淋巴瘤进行精准治疗,治疗效果也会更好。换言之,淋巴瘤确诊并不意味着“被宣判死刑”,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,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,长期生存并非奢望。

  每5分钟有1人确诊淋巴瘤,发病率仍在上升

 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,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。目前,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6.68/10万,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,且发病率仍逐年提高。

  根据淋巴瘤细胞病理特征,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(HL)及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。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,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.54%,预后好,治愈率较高。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年总生存超过85%-95%。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7%。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,占比最多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患者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数据显示,1995-2012年诊治的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,5年生存率高达52.98%,10年生存率也高达42.45%。

  可见,淋巴瘤的治疗是充满希望的。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,让淋巴瘤治疗步入了一个新时代。这些治疗手段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瘤诊疗效果,也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。

  错诊误诊率偏高,部分治疗不及时不规范

  问题是,淋巴瘤错诊、误诊率较高,确诊较困难,导致了不少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与提高,我国患者总生存率达38%,但比之欧美国家的数据仍有差距。事实上,部分类型的淋巴瘤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,但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化疗疗程不足,导致病情易复发、进展,给患者个人、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  数据显示,43%的淋巴瘤患者遭遇过误诊、仅22%的患者完成了8个疗程的足够疗程治疗。加强淋巴瘤患者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,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。

  为什么会错诊、误诊?这是因为淋巴瘤是一种易累及多器官、多系统的肿瘤。比如有的患者由于肠穿孔、扁桃体肿大、肺部肿块等情况去治疗,手术发现其实是淋巴瘤。所以,很多患者来到血液科就诊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器官疾病了。

  多学科协作,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

  鉴于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,为了给患者提供科学、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,提高治疗效果,新华医院血液内科成立血液科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(简称MDT),会请影像科、病理科、放疗科等科室协作。当患者的疾病累及相应系统,比如说骨折了,就请骨科医生;对肌酐、尿素氮较高、肾脏损坏严重的患者,请肾脏科医生会诊;对需要放疗的患者,会请放射科……已发现,多学科协作能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显著提高诊治效率。

  此外,淋巴瘤兼顾肿瘤和慢性病的特征,全程管理非常重要。全程管理包括诊断、治疗、康复等多环节,更需要多学科协作,将医、护、患三方紧密结合在一起,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,从而实现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,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,最终助力患者取得长久获益。

  比如,患者入院后根据其诊断分型制定治疗方案,治疗过程中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化疗毒副反应等,化疗结束后,关注患者是否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,移植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。像滤泡淋巴瘤、套细胞淋巴瘤等缓解后仍需定期用利妥昔单抗大约2-3年可以保持不复发,因此,后续定期复查、访视、检测之后看是否有早期复发倾向,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都需要持续“关注”“盯紧”……凡此努力,只为一个目的: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。

  根据长期临床经验,能长期生存的患者一般有两个特点:第一是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的患者、肿瘤负荷较低的患者;二是治疗以后能很快获得缓解率的,比如有的淋巴瘤患者四个疗程之后就完全缓解了,且缓解后坚持维持治疗,定期复查、密切检测的。这两类的患者治疗效果会更好。

  当前,淋巴瘤诊疗中存在治疗及自我管理不规范、随访不及时等情况,影响了整体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。因此,患者自己应当重视,治疗之后要保持跟医生联系,定期检查随访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与此同时,患者数据库的建立也是当下和今后的重要工作,推进淋巴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登记,探索应用App等新技术手段促进随访与患者管理,应该是发展的方向。

  (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郝思国)

[ 责编:李然 ]
阅读剩余全文(

相关阅读

您此时的心情

光明云投
新闻表情排行 /
  • 开心
     
    0
  • 难过
     
    0
  • 点赞
     
    0
  • 飘过
     
    0

视觉焦点

  • 医道传承——口述人:徐润华

  • 岐黄一生,大医精诚——口述人:裴学义

独家策划

推荐阅读
嘉宾:李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2 17:3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嘉宾:王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
2021-04-21 18:44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金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儿科副主任技师
2021-04-20 14:38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本期专家:贾美香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2021-04-20 14:27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22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1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8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5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7:00
嘉宾:杨仁池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血液学研究所)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
2021-04-14 16:4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、减重中心主任张能维
2020-01-22 14:17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嘉宾: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
2020-01-20 15:08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9
本期嘉宾: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
2020-01-20 14:48
加载更多